身為都市人的我來說已經很久沒有過小時候那種非常有年味的農曆新年了,
朋友知道了就立馬決定要帶我來最有年味的馬祖北竿擺暝文化祭,
但甚麼是馬祖擺暝文化祭?!
一千個問號在我心裡不斷跑出來?!
原來「擺暝」(馬祖方言發音為「ㄅㄝˇㄇㄤˋ」)是馬祖列島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民俗活動,
源自福建福州一帶的移民文化已經有百年歷史,
「擺暝」字面意為「排夜」是指在夜晚擺設供品祭祀神明與祖先,
並在元宵節期間舉行盛大慶典,
早年馬祖居民多為漁民,
透過擺暝祈求神明庇佑海上平安、漁獲豐收,逐漸發展成凝聚社區信仰的重要儀式;
朋友說他們過元宵的年味絕對比除夕過年還重,
2019年5月還榮獲文化部登錄為全台第21個國家重要民俗無形文化財,
這麼特別的活動可以透過我兩天兩夜的行程來帶大家來看看吧~
馬祖北竿擺暝文化祭-行前準備
- 1.交通方面:機票記得要提前購買喔,像是松山到北竿機票應該會提前3個月開放訂位,記得要早點購買,如果訂購不到也可以直接買松山到南竿的機票,然後從南竿搭船到北竿,大約20分鐘左右,也是不錯的方法!
- 2.住宿方面:我們這次訂的是「壁雲天民宿」離北竿機場非常近很方便,服務人員都非常親切非常熱心介紹當地要怎麼旅遊,房間還有暖氣,這幾天雖然真的非常的冷,但一回到房間真的就非常舒服不想出門,記得也要提早訂喔尤其在擺暝文化祭這幾天非常熱門喔!現在也沒有提供一次性的盥洗用具了,記得要自己帶不然就去附近7-11買!對了!島上雖然說不是太大,但記得包車比較好到哪都方便喔~
- 3.穿著方面:
- ✔️ 防風外套(2月均溫5-10°C,體感直逼負5°C!)
- ✔️ 毛帽+圍巾(擋住灌進脖子的冷風,拍美照也不用縮脖子)
- ✔️ 防滑靴(石板路+神轎衝刺人潮,球鞋會後悔)
- ✔️ 耳塞(燒馬糧鞭炮聲達120分貝,比夜店還炸)
- ✔️ 保暖手套(小心被凍傷喔)
- ✔️ 頭燈或手機掛繩(夜間巷弄無路燈,解放雙手跟拍神轎)
- 4.還有一個特別的提醒就是,因為這段時間容易起大霧,導致飛機無法飛而封島,建議可以把時間留多一點,最好可能是7-10天,這樣避免耽誤正常上班或是後面行程,像這次本來要待4天3夜的我們就只待3天不到就回台灣了,真的非常可惜,希望明年可以跟著待完全部活動結束~
馬祖北竿擺暝文化祭-12暝(第一天)
正月12日 上彩暝 點燈儀式
時 間 活動主題
14:00~15:00 彩排
17:00~17:45 社區劇場
18:00~18:25 點燈儀式
18:25~18:30 閩劇戲歌
18:30~20:30 食福
19:45~19:50 接駁公車
20:00~20:15 南北竿交通船
我們到的第一天算是擺暝文化祭活動準備開始而已,這天的重頭戲應該就是點燈環節,點燈前就有社區劇場表演關於擺暝的故事,而且以一種實境秀的感覺表演出來,這真的非常有創意~
社區劇場
▲ 實境秀的社區劇場真的挺有趣
「擺暝」的由來與文化意義
「擺暝」(馬祖方言發音為「ㄅㄝˇㄇㄤˋ」)是馬祖列島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民俗活動,源自福建福州一帶的移民文化,已有百年歷史。「擺暝」字面意為「排夜」,指在夜晚擺設供品祭祀神明與祖先,並在元宵節期間舉行盛大慶典。早年馬祖居民多為漁民,透過擺暝祈求神明庇佑海上平安、漁獲豐收,逐漸發展成凝聚社區信仰的重要儀式。
點燈儀式
▲ 「點燈儀式」是擺暝慶典的序幕,
源自早年漁民在元宵夜懸掛燈籠指引海上親人返家的習俗。
我還發現白馬尊王廟外的燈形狀很像天燈,
應該也是有祈福的寓意吧~
食福
▲ 「食福」儀式,
村民齊聚廟埕共享祭神後的供品(如紅麴肉、繼光餅),
象徵神明賜福。
馬祖北竿擺暝文化祭-13暝(第二天)(重點:燒馬糧)
正月13日 燒馬糧
時 間 活動主題
09:00~09:30 主場馬糧磚佈置完成家戶馬糧磚糧草
09:00~09:20 迎接各宮廟 神轎 鑼鼓隊
09:30~09:45 長官貴賓及工作人員換裝
10:00~10:40 祭祀大典
11:00 活動結束
17:00~17:45 請香 迎接各村神乩
18:00~18:20 請香、迎神隊伍啟程
18:20~18:35 恭請尊王 夫人起駕
18:35~18:50 白沙境迎神 會神
18:50~19:20 坂里境迎神〜敬香燒馬糧
19:20~19:50 白馬尊王.白馬夫人安座大典
默島新樂園演出 (26min)
19:55~20:10 令旗交接儀式
20:10~20:20 引火/燒馬糧儀式
20:20~20:35 民眾及遊客燒馬糧體驗
20:35~20:50 享用「馬糧平安粥」
送喜活動
20:45~20:55 公車交通接駁
21:00~21:15 海運南北船班接駁
今天是讓我比較興奮的一天,在來之前我就已經先看過他們去年的影片,影片裡迎神扛神轎的人幾乎都不怕鞭炮,直接與另一組扛神轎的人繞起圈圈,經由當地仕紳講解才知道,原來這就是他們神明與神明溝通的方式,有時候可以看到單獨一組在轉,有時候可以看到兩組甚至最多我有看到五組神轎一起在繞圈圈,為了也想拍到這樣的照片我也是搶在旁邊拍照,拍完身上都是鞭炮的味道,朋友說這應該也是種神明的祝福!
祭祀大典
▲ 祭祀大典
供品
▲ 白馬尊王廟內的供品與百姓家供品,
供品都蠻多的可見大家的信仰都非常虔誠~
迎神隊伍
▲ 迎神隊伍準備出發
全北竿的神轎幾乎都會在白馬尊王廟前集合,
然後開始去每個廟裡打招呼,
神轎後面都會跟著由青少年組成的「打鼓板」,
也就像是鑼鼓樂隊一樣跟在神轎後面~
迎神隊伍出發
▲ 迎神隊伍幾乎跑遍整個北竿,
沿路上不斷放著鞭炮或是沖天炮之類的,
真的是把熱鬧的氛圍衝到最高點~
安座大典
▲ 迎神隊伍回廟參加安座大典,
路上也在各家戶前的燒馬糧停留接受各家戶的拜拜!
燒馬糧
▲ 燒馬糧在正月13日早上就開始準備了,
而且板里在早上時候就開始封路了,
在白馬尊王廟前的馬路上就先用磚塊圍成一個像是爐的樣子,
在旁邊就預先準備好要燒的稻草,
在安座大典之後,
就請大家一起拿火把一起來燒馬糧,
開始燒之後也會有神轎不停繞著為了幫大家祈福~
「燒馬糧」的由來與神話起源
「燒馬糧」的傳說,要從馬祖人最敬奉的「白馬尊王」說起。相傳白馬尊王是漢代將軍,因平定海盜有功,被玉帝封為海上守護神。祂的座騎是一匹能踏浪奔馳的神駒,日夜巡邏東海,驅趕邪靈與風暴。
早年漁民發現,每當海上風浪大作,只要焚燒稻草與金紙,風勢便會減弱。長老解釋:「這是因為神駒餓了,沒力氣鎮壓風浪啦!」於是村民發展出「燒馬糧」儀式,用火光與煙霧為神駒補充體力,祈求海上平安。
送喜
▲ 燒馬糧後,
神轎會到新婚夫妻家「送喜」,
喜婆獻上吉祥話與添花儀式,
為祭典增添人情趣味!
馬祖北竿擺暝文化祭-食福宴及美食
「食福宴」是擺暝慶典的重頭戲,
源自祭祀後將供品分食的習俗,
早年物資匱乏村民相信神明享用過的食物帶有賜福之力,
分食不僅避免浪費更能凝聚社區情感;
這次還吃到許多馬祖才能吃到的美食,
像是魚麵、老酒蒸黃魚、藤壺、老酒蛋、紅糟火鍋…等等,
這次時間真不夠好多樣都還沒吃到,
希望可以再來試試看每道馬祖的特色菜品~
馬祖北竿擺暝文化祭-未完待續…2026年準備接手舉辦的芹壁村
這次行程真的非常的趕,
只待了兩天兩夜多一點點,
但已經感受到馬祖人的熱情和他們對宗教信仰的熱忱,
希望明年2026年能再來一次;
芹壁村就像是馬祖的「海上地中海」,
海邊景色相當美就像在地中海邊一樣,
花崗岩老屋鑲在懸崖上像被海風磨亮的灰藍寶石,
褪色的戰地標語成了斑駁壁畫,
2026年記得把芹壁列入你的擺暝清單,
這場石頭與火的盛宴值得你為它跨海而來!
馬祖北竿擺暝文化祭-參考網站連結
本文章出自艾斯的美食視界:https://blueice.tw/mazu-bamang/